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财政信息  > 政府预决算

关于温州市2019年上半年全市和市级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温州市财政局局长 陈宣安

(2019年8月27日)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2019年上半年全市和市级预算执行情况,请予审议。

一、2019年上半年全市和市级预算执行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1.全市

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45.9亿元,完成预算的62.2%,增长18.9%;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15.6亿元,完成预算的56.6%,增长22.3%,剔除提前下达新增债券和省级下达车辆购置税一次性支出等不可比因素,同口径增长13.1%。

2.市级

(1)收入执行情况

上半年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7.8亿元,完成预算的57.5%,增长20.0%。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主要项目完成情况:

(2)支出执行情况

上半年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5.6亿元,完成预算的54.5%,增长22.2%,剔除省级下达车辆购置税等一次性支出因素,同口径增长6.6%。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主要科目完成情况:

(3)转移支付情况

上半年实际收到上级一般公共预算转移支付资金52.2亿元,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31.6亿元、专项转移支付20.6亿元;市级对下级转移支付共下达27.1元。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1.全市

上半年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410.2亿元,完成预算的45.2%,同比增长39.6%。收入增长,主要是市区和部分县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增加因素。全市政府性基金支出447.9亿元,完成预算的48.2%,同比增长28.6%。

2.市级

上半年市级政府性基金收入188.3亿元,完成预算的100.4%,增长156.2%。收入增长,主要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增加因素。市级政府性基金支出128.1亿元,剔除提前下达的新增债券24.0亿元,为104.1亿元,完成预算的59.5%,同口径增长37.4%。

(三)社保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1.全市

上半年全市社保基金收入264.3亿元,完成预算的50.9%,增长5.8%。全市社保基金支出254.7亿元,完成预算的49.5%,增长19.6%。

2.市级

上半年市级社保基金收入92.3亿元,完成预算的49.3%,下降2.5%。市级社保基金支出102.4亿元,完成预算的50.7%,增长23.2%,支出增加较多,主要是失业保险基金支出增加因素。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1.全市

上半年全市国有资本经营收入1996万元,完成预算的10.9%,下降66.2%。上半年全市国有资本经营支出1090万元,完成预算的7.9%,下降63.4%。收支完成预算较低,主要原因是市级及部分县市区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尚在申报审核中,尚未入库。

2.市级

上半年市级国有资本经营收支未发生,主要是市级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尚在申报审核中,预计将在8月份完成收入入库。下一步将加快支出进度。

(五)列入人民代表大会审查的市级部门预算执行情况

2019 年上半年,列入人民代表大会审查的80个市级部门(机构改革后为77个),当年预算安排124.7亿元,上半年调减9.9亿元(其中追加2.2亿元、调减12.1亿元),合计114.8亿元;上半年支出52.0亿元,总预算执行率45.3%。

(六)市级地方政府债务情况

经省政府批准,省财政厅年初提前下达2019年债务限额47.0亿元,已按规定编入2019年市级预算。其中:一般债券2.0亿元,全部转贷各区使用;专项债券45.0亿元,转贷各区23.7亿元,市级21.3亿元已全部拨付使用。

(七)市级功能区收支执行情况

市级功能区(含市浙南产业集聚区、市瓯江口产业集聚区、市生态园区)上半年收支执行情况见相关材料。

二、上半年财政主要工作措施

(一)齐心协力抓增收

面对中美贸易摩擦、房地产市场不确定性、减税降费带来政策性减收等复杂形势,市财政局主动作为,有力保障组织收入平稳增长。一是畅通收入协调机制。依托温州市地方财税收入协调小组,加强同各县(市、区)和税务部门的配合,切实做好税收入库工作;联同资规、住建等部门以及县(市、区)政府、乡镇街道,加快推进项目做地、储备、出让进度,共同做大财政蛋糕。二是加强收入分析预测。为提高收入质量,当好政府理财内当家,市财政局设立财税运行分析处,定期通报地方财税收入运行情况,关注全市各地区重点支出进度,及时做好有关数据预计、分析、汇报、协调工作,积极为市委市政府决策出谋划策。三是开展收入业务指导。组织宣讲团赴县(市、区)、部门进行政策讲解和财政税收业务指导培训,并开展“面对面”答疑解惑,加强与党委政府、税务部门、乡镇街道的联系协调,提升乡镇街道协税护税积极性。上半年共举办业务培训47场,普法教育9次,走访部门企业498次,解决问题831个。

(二)助力民营谋发展

一是创建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助发展。率全省地市之先建立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首期到位注册资本金20亿元。出台企业帮扶“白名单”,今年上半年新增承保金额5.65亿元,累计承保金额17.06亿元。针对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问题,设立总规模3.2亿元的信用保证基金,今年已为3876户企业承保76.31亿元,相关经验在全国推广。二是创建政府引导基金助发展。设立20亿元的转型升级产业基金、10亿元的科创基金、10亿元的上市公司稳健发展基金、2亿元的企业应急转贷资金,组成财政金融“组合拳”,更好地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三是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助发展。创新设立长三角产业升级股权投资基金,首创“跨省域合作、多政府、多主体参与”的模式,联合嘉定区、昆山市、太仓市、上汽集团共同设立长三角产业升级股权投资基金,力促我市产业升级。该基金规模不低于50亿元,目前已初步达成基金合伙协议,并有23家企业列入意向合作项目库。四是落实惠企政策助发展。根据国家和省有关减负政策的精神,出台一系列减轻企业负担政策,在深化增值税改革、个税改革等系列减税降费政策上集中发力,上半年累计新增减免税收65.0亿元,有效减轻企业负担。同时,推行刚性兑现惠企“直通车”产业政策全覆盖,2019年上半年全市刚性兑现12.57亿元,惠及企业7811户次,有力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

(三)科学管理防风险

一是实现专业化队伍管理。市财政局设立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办公室,负责指导全市防范化解债务工作,实现专业化债务管理,抓好全市债券项目库的储备、债券争取和科学化债工作。二是扎实做好“项目储备”。通过提前谋划、分类管理、科学包装、精准施策,为债券争取和资金使用打好项目基础。通过发行地方政府一般债券和发行专项债券的方式,对教育、卫生、市政基础设施、棚户区改造等重大项目予以保障。此外,温州市域铁路S1线一期工程已通过国家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管理库入库审核发布,并完成招标工作。三是紧盯全年化债任务。督促各责任主体做好资金平衡测算,逐笔、逐月细化任务,夯实化债措施和途径,牢牢守住风险底线,确保完成全年化债目标,截至6月底已超序时进度完成化解任务。同时,以市铁投集团、市城投集团作为试点,明确转型的新模式和新办法,推进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

(四)管理改革创示范

一是创新建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率全省地市之先出台《关于全面贯彻落实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制定三年行动计划,开展205个项目的绩效自评复核和4家单位的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并将预算绩效管理纳入对市直部门的考核,通过开展全方位的政策宣传,积极营造“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工作格局。二是科学构建“集中财力办大事”政策体系。按照“保基本、守底线、促均衡、提质量”的理财要求,以政府“资金、资产、资源”为重点,大力推进“集中财力办大事”改革,目前2019-2022年集中财力办大事财政政策体系内容、财力测算已基本完成。三是创新建立土地收储专项基金。坚持城市土地可持续化经营理念和“以丰补歉”发展思路,在缓解做地主体土地资金使用需求的同时,强化政府对土地市场统筹调控能力,建立土地收储基金,计划3年筹集80亿元,实现财政资金滚动运作,优化全市土地出让结构,发挥财政在房地产市场中的“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积极作用。

(五)城乡建设再提速

一是围绕“大干交通”,畅通交流渠道。为保障综合交通、民生建设等方面建设资金需求,市财政局认真研究,科学谋划,积极落实各项资金来源。2019年市级政府投资预算共安排资金113.38亿元。2019年上半年,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南塘至黄华段、绕城北线二期等项目陆续完工投用;七都北汊桥工程PPP项目融资已于6月正式到位。二是围绕“精建精美”,提升综合实力。结合“精建精美”,积极筹资保障市区“月光经济”发展、环保基础设施完善等重大项目建设。推进 “一江一河两节点”亮化工程前期工作,以灯光为载体带动“夜游经济”发展。此外,积极对接财政部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推荐市交运集团新能源公交采购项目,申请6900万元委托贷款。我市成为全国首个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落地的地级城市。三是围绕“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设立总额4.29亿元的乡村振兴大专项资金,进一步优化支农政策结构,加大农业、林业、渔业等农业行业内支农资金整合力度。2019年起,综合采用市县共建、考核激励等方式,以“乡村振兴示范带”“西部休闲产业带”建设为核心,重点打造“红都绿野”“山水雁楠”两条跨区域示范精品带,实现乡村振兴串联提升。

(六)保障民生显成效

上半年,全市民生支出399.85亿元,同比增长21.5%,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为77.5%。各项民生支出得到充分保障。一是社会保障成果丰硕。研究出台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每年投入1.6亿元促进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全面推进社会力量办医疗、养老等国家试点。落实困难企业社会保险费返还10.3亿元,惠及市区企业26188户,涉及职工27.9万人。积极筹集社保风险准备金,上半年到位资金42.26亿元,确保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平稳运行。二是文教事业全面发展。安排3639万元大力支持文化礼堂建设,推进国家文化示范区创建,助力国际时尚文化产业博览会成功举办。推进市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做好教育体制改革义务教育学校经费保障。助推体育改革国际试点,投入2453万元支持社会力量办竞技体育。三是扶助基层效果突出。安排专项扶贫资金3600万元,重点实施低收入农户异地搬迁差异化补助、医疗再保险和财政资金折股量化帮扶等政策;一次性注资1000万元用于增加温州市农信担保公司注册资本金,支持做大做强市级农民合作基金。整合专项资金支持打造温州特色农业品牌布局,加快形成农产品集聚效应。

三、下半年财政主要工作安排

上半年,我市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为完成全年收入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但随着收入基数的逐步趋高和减收因素的不断叠加,给收入的可持续增长带来较大不确定性,如减税降费背景下政策性减收影响持续加大、收入结构优化难度不断提高,预计收入增长将趋缓。根据前期收支预算汇总情况分析,今年由于刚性支出较多,市级预算平衡仍较困难,“紧平衡”依然是财政收支运行的常态。为此,下半年财政将围绕以下五个方面,分析形势,紧盯目标,查漏补缺,加强工作督查,确保完成目标任务。

(一)全力保障组织收入

一是做大收入蛋糕。继续保持与县(市、区)、税务部门的良好互动、统筹协调,关注财政收入结构协同发展,保障重点支出稳步有序增长,确保年度收入目标保质保量完成。二是做优收入结构。紧盯财政高质量发展的“三个比重”,协同税务部门,完成省对市考核任务,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切实提高收入质量。三是做实财源培育。继续不折不扣落实新一轮降本减负措施,减轻企业负担,培育优质财源。同时,以县(市、区)为主平台、功能区为主支撑、小微园区为主阵地,加强“亩产论英雄”评价机制应用,将温商回归、总部回归、产业回归落到实处。

(二)全力扶持民营经济

一是继续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强化市融资担保公司服务能力,确保对民营龙头骨干企业、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的小微企业及“三农”的支持,有效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助推“两个健康”先行区创建。二是积极谋划政府产业基金2.0版本。加强基金防范风险监管,对已设立的子基金履约情况进行全面检查,促进投资项目落地。加快推进长三角产业升级股权投资基金落地。三是引入中国清洁基金帮扶温州经济可持续发展。完善温州清洁基金项目储备库,充分利用国家级PPP基金的引导作用,搭建财政部、银行机构、企业合作桥梁,撬动社会资本投向实业。

(三)全力防控债务风险

一是大力推进债券项目库建设。紧抓各类债券项目库建立,加强各类债券项目储备,大力推进项目前期研究,科学合理的包装债券项目,合理配置债券发行和项目实施时间,为今后债券发行提前做好准备。二是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新增债券。以项目储备为基础,继续积极向省厅上报置换债券,优化债券结构,实现新突破。三是防范流动性和系统性风险。严格遏制新增隐性债务,强化预算刚性,严控投资造价审核,节约支出。通过建立全口径债务系统管控,遏制新增隐性债务,发现一起、追责一起,切实严守债务红线不逾越。

(四)全力推动制度创新

一是继续完善“集中财力办大事”政策体系。以“三大攻坚战”和“温州改革发展六大主攻点”为主体,对我市未来4年可用财力进行科学预测统筹,梳理现有财政政策,形成市级构建集中财力办大事财政政策体系,加快推进我市重大产业、重大基础设施、重大民生项目建设。二是全面深化实施绩效管理改革。以“2020年预算项目绩效目标实质性集中会审”为抓手,强化绩效目标管理,立足本年评价项目,发挥优秀项目示范引领作用,强化各方结果应用,稳步推进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三是加快推进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改革。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改革的文件精神,组建温州市国有金融资本管理公司,推动国有金融资本回归本源、专注主业。

(五)全力保障民生事业

一是加大医疗养老投入力度。完善医疗行业薪酬制度,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助推医联体、区域医疗康养中心城市建设。支持居家和社区改革试点工作,保障长期护理险正常实施,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二是推进文教事业蓬勃发展。助力温州大学“升博”和省重点校创建,助推温职院申报全国高水平职业院校。保障省第十四届戏剧节成功举办,推进“瓯江山水诗之路”景区等文旅融合项目,助推国际化休闲度假旅游城市建设。三是支持乡村振兴巩固提升。加快支持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工作,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战略、“四好农村路”、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重点领域的建设。完成修订市级水乡资金管理办法,支持“五水共治”。开展扶贫资金使用调研,建立扶贫资金月报制度,继续支持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