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财政审核  > 案例分析  > 决算审核

关于学校建设项目固定资产会计核算 若干问题的探讨—以某学校一期建设工程项目财务决算审核为例

发布日期:2024-05-16浏览次数:来源:温州市财政局字体:[ ]

一、项目基本情况及特点

(一)项目概况

某学校一期建设工程于2013年立项,工程总概算36422.91万元,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学校图书馆、教学楼、专业教室、行政办公、校史馆、学生宿舍楼、食堂、地下建筑面积等,旨在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服务当地教育事业和满足学生教育需求。

(二)项目特点

1.完整性:该项目总建筑面积为73346平方米,建设规模较大,全面而系统地展现了学校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挑战及解决策略。

2.问题针对性强:此案例聚焦于固定资产会计核算问题,针对的具体问题明确,解决方案具备可行性,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

3.实践性强:此案例中的解决方案都是基于实际情况和经验总结,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二、审核思路及做法

1.明确审核目标:确保该项目投入资金的合理使用,工程的真实完成情况,最终形成的交付使用资产符合规划和预期效益。

2.识别关键风险点:固定资产入账的及时性;固定资产账面与实物的相符性;固定资产价值核算的准确性等。

3.复核决算审核报告:围绕委托事务所出具的决算审核报告及附表,对提出的调整事项开展复审,确保审核结果的准确,同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以帮助建设单位改进工作。

4.沟通审核结果:将审核结果与建设单位进行沟通,确保双方对结果的理解和认可。沟通时应尊重事实,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同时应注意沟通方式和技巧,避免产生不必要的冲突和误解。

三、审核重点、难点及应对措施

(一)审核重难点分析

1.在建工程长期未转为固定资产

多数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编制存在拖延时间较长的情况,有的项目甚至就不编制决算、不验收、资产不移交、不上缴结余资金。以建筑类固定资产为例,因工程质量、建设工序等争议性问题,很难按正常程序验收决算,导致学校在建工程不能转增固定资产价值,造成建筑类固定资产入账不及时。这种情况使财务决算的评价、指导目的不能达到预期,主管部分就连新增了多少固定资产,有没有流动资产也不清楚。

2.固定资产账面与实物的不符

固定资产账面与实物入账时间不及时是目前学校固定资产管理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究其根源在于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实物形态的价值,财务部门负责资金形态的价值。不同形态的价值分离表现为资产验收入库与款项支付上,两者存在时间差,且入账时间差异性较大,这造成了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之间的账、物不相符。以仪器设备为例,学校仪器设备,尤其是贵重仪器设备,基本上有半年至一年,甚至更长的试用期,试用期满后,无质量问题才予以办理入库支付款项手续。有的建设单位将项目整体打包一项资产,所有的资产价值都计入房屋建筑内,没有将工程资产分解成房屋建筑、绿化、电梯、空调等单项明细固定资产。由此,实物与财务资产账面确认的差别显然太大,影响了资产账面价值与实物数据信息的相符。

3. 确认资本性与费用性支出的范围

基建项目按是否立项,划分为立项批准的新建、改扩建政府投资项目,未经立项属学校部门预算修缮项目。部分学校存在将政府投资项目和部门预算修缮项目费用支出,不通过 “建筑安装工程投资”、“设备投资”、“其他投资”、“待摊投资”等科目核算,直接予以费用化。

4. 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和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对成本的影响

在项目审核过程中发现,部分学校未对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和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办理结算,导致应收款长期挂账。需要详细核实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和散装水泥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确保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及计入成本的合理性。

(二)应对措施

1.按照财务制度规定,已投入使用,但尚未办理移交手续的固定资产,可先按估价入帐,待确定实际价格后,再进行调整。校区工程项目建设资金投入大,建设工期长,工程项目已完工并交付使用,但财务决算不能及时完成,在这种特殊情况下,必须先进行固定资产估价入帐,待基建工程财务决算完成后,再进行帐务调整。以保证账物相符、账账相符、账卡相符,确保高校固定资产价值保全不流失。

2.仪器设备采购时,经过学院、部门招投标的,一般仪器设备购置手续齐全,限期内办理报账手续,否则,固定资产入库单要重新登记。至于大型贵重仪器设备,一旦到达现场,初步验收无误后,按中标金额暂时予以入库登记,待试用期结束后,再视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固定资产的及时入账实现了账面与实物的基本同步,为及时计提折旧、适时反映固定资产使用过程的损耗、掌握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动态情况,提供了真实、准确的数据。

3. 高校要以资产管理为重点,结合新会计制度的资产管理要求,考虑本校的实际做法,制订改扩建、修缮项目工程文件。如果改扩建、修缮工程进行招投标及验收,并能在较大程度上改善原固定资产的使用功能、年限,达到固定资产核算标准条件的,确认为资本性支出。同时,学校需加强对改扩建、修缮项目工程的管理。结合基建项目工程特点,改扩建、修缮项目工程实行分项目专项管理,专岗负责,明晰基建项目工程的每项成本费用,如签约施工合同公司情况、工程施工备料款、工程进度款等具体性费用支出,为资产处提供改造工程所增加的固定资产价值的准确的信息资料,在竣工决算审计后,对手续完备的改扩建、修缮工程项目据以调整原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重新确定固定资产的价值和折旧年限。

4. 针对此类成本支出长期挂账的问题,需督促建设单位在主体工程竣工后及时办理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和散装水泥专项资金的清退工作。由于特殊原因导致“两金”不予返还的,需要详细核实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和散装水泥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并由建设单位出具情况说明,确保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及计入成本的合理性。

四、审核结果及成效

(一)审核结果

经审核,项目合计支出32491.55万元,其中:建筑安装工程投资支出22979.91万元,设备投资支出515.51万元,待摊投资支出8996.13 元。

项目经审核后,形成交付使用资产32491.55,其中:建筑物及构筑物31778.59万元,设备712.96万元。

(二)审核过程及分析

1.项目在建工程何时转为固定资产

在建工程长期挂账容易导致已完工工程长期闲置,造成资源浪费,影响资产确认计量的及时性、真实性,降低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在一定程度上容易滋生腐败现象,影响固定资产配置和使用效率。在审核过程中发现,多数建设单位都等着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批复后才进行在建工程转固。长期以来高校无偿地使用固定资产,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也未进行成本核算。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转固工程资料不完整。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涉及到的环节多,涉及到的工程资料十分庞杂,有些项目因为年代久远、经手人员多次变更、资料保管不规范等原因,造成工程资料缺失,无法正常办理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和产权过户手续。

(2)实物移交和账务处理不同步。实务中工程建设进度与工程竣工财务决算进度往往不一致,很多工程已经顺利办理了竣工验收和实物移交,但由于工程变更签证、合同结算、财政评审等进度滞后,导致工程无法及时办理竣工财务决算,造成实物资产和账务资产移交不同步。

《基本建设财务规则》第四十二条规定,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应当及时办理资产交付使用手续,即基建项目并非竣工财务决算批复后才能进行在建工程转固,已交付使用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手续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估计价值入账,待办理竣工决算后再按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

因此,按照文件要求,学校需全面厘清单位在建工程在库情况,按照“在建”“已决算待转固”“未决算待转固”等标准分类,备注项目未决算、未转固原因,形成一套完整、清晰的在建工程台账。同时针对单位转固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明确转固工作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加快办理具备转固条件的竣工项目转固手续。

2.固定资产如何管理

大部分学校虽然已经有明确的资产采购制度、招投标制度,但是在资产使用、维修、报废等管理环节的制度却相对缺失;有些管理制度虽然存在,但是因资产相对分散、使用部门较多,管理起来难度较大,制度的可执行性大打折扣,甚至形同虚设;资产规模庞大客观上也造成管理部门很难按照制度的要求对资产进行年终盘点,学校的家底往往自己也摸不清。

因此,学校需完善资产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健全资产管理长效机制,完善内控制度并加大其执行力度。要重视内部控制工作,逐步制定一整套明确的内部控制制度,而且要将内部控制制度贯穿于整个业务流程当中去,遍及每个关键点;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既要重视对财务人员职责的界定,又要对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直接使用者的职责进行明确的要求,并通过建立内部报告制度使领导和管理部门及时了解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健全固定资产的管理机构,充分利用计算机管理等科学手段,加强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同时,严格固定资产处置报废程序,建立资产清查制度。

3.资本化还是费用化

当前存在许多列入部门预算的修缮、维修改造等性质的支出,财务人员为了方便核算、简单进行费用化处理,使得无法真实、科学地反映该固定资产的成本,影响了资产价值的有效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国有资产流失。

根据政府会计3号准则、5号准则要求,固定资产、公共基础设施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后续支出,符合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予以资本化计入固定资产、公共基础设施成本;不符合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费用或者其他相关资产成本。

通常情况下,为增加使用效能或延长使用年限而发生的改建、扩建、大型维修改造等后续支出,应当计入相关资产成本;为维护正常使用而发生的日常维修、养护等后续支出应当计入当期费用。列入部门预算支出经济分类科目中资本性支出的后续支出,应当予以资本化。

因此,建议学校明确固定资产后续资本化的条件和标准,对“增加使用效能”和“延长使用年限”进行严格界定,指导学校财务人员科学合理地核算维修改造类固定资产成本,实现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统一。同时强化监管,学校应切实发挥好主体责任,强化固定资产配置、核算、使用、处置等关键环节的管控,进一步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效能。

4. 对散装水泥和新型墙体押金如何处理?

散装水泥和新型墙体押金影响到项目成本,等到项目财务决算时才去办理结算手续,往往因为资料不全而无法收回。对已竣工多年,交款单位未按规定时间对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和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办理结算手续的,预缴的专项基金将按规定上缴国库。建设单位需对该问题出具情况说明,确保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及计入成本的合理性。

(三)审核成效

本次审核为项目后续资产交付使用提供了有力支持,并提出了解决问题和提升资产管理效能的具体建议。例如,我们提出了加强内部控制、完善资产管理、规范资金使用等方面的具体建议。强化建设单位责任意识,为项目资产的后续管理和决策提供重要支持。在项目审核过程中,我们重点关注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为资产的后续管理和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五、审核体会及处理建议

(一)审核体会

固定资产及其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学校如何结合本校的实际特点,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方法,杜绝国有资产的流失,全面反映资产的真实信息,努力实现资产保值增值,提高使用效率等等一系列问题需要我们在资产管理与核算的实际工作中进一步摸索和探讨。本案例在阐述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现状的基础上,剖析其在管理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境,并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旨在更好地为固定资产的核算管理奠定基础。

(二)处理建议

1.加强宣传引领,转变管理理念。财政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工作的日常监督、检查和指导,加强《基本建设财务规则》的宣传贯彻和执行,切实提高项目建设单位对竣工财务决算工作重要性的思想认识,在建设项目竣工结算后及时进行竣工财务决算编制,明确建设单位主体职责,形成管控合力。

2.按照文件要求,加快办理具备转固条件的竣工项目转固手续。强化监管,建设单位应切实发挥好主体责任,强化固定资产配置、核算、使用、处置等关键环节的管控,进一步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效能。

3.完善资产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健全资产管理长效机制。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需安排专业人员对工程现场以及仓库物资等资产情况进行统一清查和盘点,对使用的相关设备设施做好记录,对出现损坏的设施及时登记并办理相关手续,对新购设备要检查交接手续是否齐全、完整等,做到账账、账实相符。资产管理、使用人发生变化时,依据核定的资产价值,及时办理资产交接手续,并加强资产日常维护管理工作,定期对资产进行盘点、对账,维护资产安全完整。

4.规范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确保固定资产价值保全。必须突出财会部门的管理地位,充分发挥其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财会部门应参与固定资产全过程的管理,做好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工作,确保学校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保值增值。实现高校固定资产效用的最大化,为高校的决策者们在财务管理上提供决策支持。


温州市财政项目预算中心